鼓励这种观念、而不是西方的
享乐主义。投资比消费从长远看,更能刺激经济。因为消费是消费日用品,投资则提高
科技水平,加速经济进步。
2.
以上是理想化的理论论述,接着是现实一些的观点。
我们如果跟着西方的价值观,最优秀的人将到西方,因为那里可以赚更多钱。我们
的价值观是我们最有利的武器,正如美国人的和平演变一样。只是,这种价值观的实行
是有条件的,只有受过高等教育者、能力极强的、追求自我实现的社会精英才会以此价
值观作为人生观。在中国现有经济条件下,普遍的,人们还是追求物质满足,毕竟恩格
尔指数太低。所以,以这种价值观为基础,但形式上仍以物质激励为主。
也就是说,这一价值观不是纯粹的社会贡献,也有个人所得、个性展现、追求个人
利益。
但是,这里有一个制度导向问题。正如科举制让世人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
高”的人生观一样。思想产生制度,制度又维护、发展思想。这一辩证关系是我们应加
以利用的。
五、对选择的分析
国企改革最核心的问题己经解决。我们就可以利用分析所得的观点对本文开头处的
六个方案进行分析。
1、私有化。
私有化的优点就是“船老大”明确。通过制度改革,我们将可以解决国企的这一问
题。
私有化的缺点却是很多的:走了西方的老路,未面落后于人。国企如何私有化?俄
罗斯的教训可以为鉴。这仍然是一条崎岖的未知之路,难度并不比创新制度低多少。
从更深层面的社会制度上而言,代表新一代生产关系中主导力量的管理者、科学家
、技术人员己登上历史舞台。他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而国企这种所有制方式是适应
这一历史潮流的。
我在这里借用“新制度学派”的观点:谁掌握生产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谁就掌握
了权力。他认为权力己发生了转移。在封建社会,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地主支配
了国家。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资本家支配了国家。而知识经济时
代,知识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知识分子将支配国家。事实上,资本主义世界中,先进
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在发生这样的变化了。起步的中国却正在这方面努力着。如果我们
努力发展的是私有经济,则这一块经济的发展至少需要数十年才能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
水平。然后也必将经历一个资产者的支配地位被知识分子替代的过程。不如现在把眼光
放远一点:先在制度上领先了西方,早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是谓:上兵伐谋。
国有制的优越性在于“国有”二字。由于这不是“私有”,便不涉及私人的利益。
从而也没有了私人的短视和利益纠纷。掌握知识的人如能够顺理成章的成为“国有”的
代表者,那么,他们将首先得到资本和所带来的财富。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第一等
生
产要素,资本国际化,包括世界游资的剧增,使得资本流动加快,也就是资本使用率大
大加快。“没有钱”己不是企业的问题。“没有技术”才是真正的问题。新的国企中,
生产者是主人。人是企业构成的第一要素,一切以人为核心展开,而不是资本。知识是
最重要的,资本的获得则是简单的。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以资本而围绕建立的模式被替代了。这就是新的国有企业。
现代企业是以人为核心的。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权力的转移。科学技术工作
者、管理者掌握了权力。这样的企业是符合时代要求的。而私有化必须经历一个资本核
心的过程,然后再转变为知识核心,其过程是漫长的。美国的这种转变己完成了一大
半。所以,目前仍执世界经济之牛耳这完全可以在今天实现。
从“上兵伐谋”的角度讲,如此是绕一个大弯子。国有企业的资产为全民所有,无
需发生权力从资本家向知识拥有者的转移。可以直接构筑以知识为核心的企业。这正是
国有企业不多优点中的一个,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
从社会构成上讲,象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构成复杂的大国,人的文化层次差异
巨大。所以,目前只能精英执政。人民代表制是较好体现精英执政的体制。经济上也应
如此,国有企业为主体,掌握国企的是社会精英。就是在资本主义世界也是如此。究其
本质,不过是社会中人力资源合理分布,“人尽其才”。资本主义是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的?百年的自由竞争,留存下的资本家就是精英、是强者。我们不可能再花百年时间。
私有化的结果只能象俄罗斯那样。并不优秀的人凭借关系和政府地位占有国有资产。其
经济复苏是极其漫长的,因为人的配置合理化是极漫长的。
2、集团化。
集团化的实质是政府企业集团。由于这样的企业与政府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几乎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人为本——论国有企业改革”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著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