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从相距很远的不同市场比较产品销售情况,就很容易看到观念比产品更具有竞争力。例如,在日本,销量最大的三种日本汽车的品牌分别为丰田、日产、本田。本田的销量在丰田和日产之后,位于第三,在日本根本谈不上是领先产品。丰田汽车在日本的销量是本田的4倍多,而在美国销量最大的三种日本汽车的品牌分别为本田、丰田、日产。而因为不同国家用户的观念不同,结果使本田汽车销售在日本排序第三,而在美国销售却排第一。
人们在买产品时,实际上也是一种观念。很多人买名牌是为获得一种满足感或是为了炫耀自己。这说明人们在买产品时,实际上也存在着一种自己的观念。例如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竞争:可口可乐公司将新型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传统可口可乐做了20万次味道测试,证明新型可口可乐最好、百事可乐其次、传统可口可乐第三。然而在营销之战中被科学鉴定为味道最佳的新型可口可乐的销售位居第三,而被鉴定为味道最差的传统可口可乐却位居第一。说明在观念之中人们总是在寻找一种自己最适应的口味,而不是一种味道最好的。就像潜在意识里人们都认为日本汽车比美国汽车省油,但调查时,大多数都会说没有亲身体验。如同多数女性认为,化妆品的价格高就是好的化妆品,其实她本人并没有亲身体验过该化妆品的品质。而实际上买的只是一种观念。“价格低廉的商品一定会畅销”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因为有的商品是如此,而有的商品却并非如此,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定。有些产品,之所以不畅销,就是因为价格低。这并不是“痴人说梦”。就如近年来,中国的电子产业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在世界上也算得上是处于领先地位。但国产的电子产品却不如日本、美国等电子产品具有的销售业绩。但调查结果显示,如果在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人们还是更习惯于买进口的电子产品。而实际上国产的价格比进口的低廉很多,甚至在功能和质保方面超过国外的很多产品。然而,物美价廉却不畅销,这是消费者的购买心理使然。说明许多人购买物品是在购买一种观念和心理,认为价格便宜就一定不是好货;外国产品一定比国内产品质量好,否则不会进口。所以国内的产品要注重包装,勾起人们的购买欲望才能更长远的发展下去。另外,消费者也比较重视宣传,如果产品广告做得不好,即使物美价廉,别人也不会群起而购买,所以便不会畅销。众所周知,“李宁”牌服装是名牌服装,它是利用体操王子李宁的名气树立的名牌,穿“李宁”牌服装就是穿名牌,引导和培育了消费者的观念。现在企业在竞争中只注重硬件的竞争,而往往忽视软件(观念)上的竞争。实际上,在软件上的竞争甚至超过的硬件竞争上的重要性,而且在非广告上的软件竞争比硬件竞争费用要少得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硬件和软件缺一不可。
观念的形成是由多种感知汇集而成的结果,一旦形成,想转变要比树立一种观念要难得多。所以,企业在开发一种产品时,更需要引导和培育消费者观念或者直接去依照消费者的观念去发展和创新。如日本索尼公司董事长盛田昭夫的表述:“我们的目标是以新产品领导消费大众,而不是问他们需要什么,要创造需要。”索尼公司的认识起码有三方面是新颖的:其一,生产需要比生产产品更重要,创造需求比创造产品更重要;其二,创造需要比适应需要更重要,现代企业不能只满足于适应需要,更应注重“以新产品领导消费大众”;其三,“创造需求”是营销手段,也是企业经营的指导思想,它是对近几十年来一直强调“适应需求”的市场营销观念的发展。
有眼光的开发商需要根据客户的需要。开发出的产品,只有被用户认可后才是成功的。要让用户认可,还要逐渐的引导和培育消费者的观念,在消费者的观念中树立名牌。名牌战略,则是由创立名牌、保护名牌、宣传名牌、发展名牌等一系列活动创造种种有利
“浅谈我国当代消费者观念的转变”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著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