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和存量客户不同,全省不应一个标准。应因地制宜,严格细分,按照不同的企业、行业制定不同的认定标准对客户分类,提供相应的服务和营销策略,实现银企双赢的目标。
2.明确客户经营的重点。随着农业银行市场定位的重新确立,经营重点逐步转移,城区行的业务经营管理重点应从清收盘活转移到开发优良客户方面,在发展中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不断壮大客户群体。
3.按照信用风险总量管理客户。对存量客户的管理应以信用总量来划分,信用总量越大,客户的风险越大,对银行的牵制作用也越大,对这样的客户不能简单地以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应根据单个客户信用总量制定不同的管理办法。如果与一般客户采取相同的等级管理办法,信用等级的变化会增大银行风险管理的难度。
4.区别对待新准入的客户。通过市场营销新准入的客户之间差别较大,若按照同样的标准认定新准入客户都是A级的做法,不是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会造成对客户关系维护的难度。据深圳分行介绍,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公司刚登陆广东市场时,按照总行的标准及测算公式,其综合评价仅30多分,当年亏损达2亿多元,属于C级类客户,完全不符合农行客户支持和市场准入的要求。深圳分行在综合考虑该公司的实力及发展潜力后,不但对该公司发放了巨额贷款,而且还采用了信用放款方式,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银行对客户风险控制的重点必须前移而非后置。
严格授信管理是控制风险的基础。强化风险管理应该从信贷后台向前台转移,客户的授信业务在风险管理中非常重要。授信额度必须根据客户的有限责任来确定。现行的授信指标体系过多依赖企业财务报表的做法是不十分科学的,与国际银行业的惯例也有所差别。对公司类客户,各级贷审会审议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对客户的综合授信,而不是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每一笔具体的贷款或项目的资料审查和审批上。在客户授信额度内,分业务品种和贷款权限办理具体业务,尽可能简化业务流程,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以适应当前客户竞争白热化的需要。
(三)一级分行直接经营重点黄金客户是提高营销层次和服务水平的关键。深圳分行从2002年开始将公司业务处推向前台,除进行系统管理之外还有自营近36亿元贷款的任务。农行许昌分行在2002年年初成立了“优良客户服务中心”,从全辖筛选出27家优良客户,纳入客户服务中心直接管理,由市分行有关科室分别负责贷款的调查、审查和审议职责,提高了经营层次和工作效率。
(四)外汇类客户是调整农行客户群体结构的“突破口”之一,必须高度重视国际业务的发展。
1.提高对国际业务的认识。从三地农行的发展来看,国际业务是农业银行的一项主体业务,不应仍放在中间业务的地位上去认识;国际业务快速发展才能适应加入WTO后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市场竞争需要;外汇类客户在法人治理结构、经营管理水平、市场反应能力、管理者的基本素质等方面普遍较好,是各家银行重点争夺的客户;国际业务具有投资小、风险低、收益高的特点,是农业银行效益的增长点。因此,我们认为,各级行管理者对国际业务发展的忽视可能会带来农业银行发展战略上的决策失误,后期的纠正将会付出更高昂的代价。
2.国际业务的发展亟待上下级行联动、行内部门之间联动、本外币业务联动。客户与银行的关系是在业务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每一个客户的每一笔业务都涉及诸多部门。因此,客户关系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分、支行联动、业务部门联动才能为客户搞好服务,任何一个部门、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我们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有些大的系统客户和公司客户,如果总行、省分行自上而下的营销,会降低基层客户营销工作的压力和营销成本。在资源配置上,要彻底打破人为的地域界限,对好客户、好项目,都能及时得到全省农行资源的集中支持。在业务创新上,也需要各部门配合,将已有的产品资源整合,为客户提供一揽子服务。
3.国际业务金融产品的业务流程需重新设计,不能和人民币业务等同起来沿用一种模式。农业银行与其他银行比较起来,国际业务发展能提供的金融产品相对较少,如果国际业务部提供的金融产品如打包贷款、押汇贷款、出口退税贷款等和人民币客户的一般流动资金要求一样,就失去了国际业务金融产品的特点,影响农行对客户的吸引力。在资金和规模上保障外汇业务产品实施的政策力度不够。如目前出台的有些信贷政策忽视了外汇业务的特点,将信贷规模分为自主类、引导类、专项等几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著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