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各网站采用的分类标准不同,各行其是,导致了用户在应用时无所适从
以网络信息资源为基础树立类目体系,虽有较好的实用性,但类目划分的 法则 性不强,从而造成了各搜索引擎的分类不一致,体系也不太周到、科学,类名不标准,各个搜索引擎设破分类目录时力求凸起的是自己的特色。
如新浪设破了“少儿搜索”大类,搜狐把“公司 企业 ”单独列为一个大类,这就使得用户在使用时必须对某个搜索引擎的类目比较熟悉,否则当人工的分类有时与某些用户的习惯不一致时,会造成这些用户无奈在畸形的途径中找到资料。
1.1 学科大类设置不全,知识体系不完全
以中文雅虎(Yahoo)为例,它将网络信息分为14个宽泛的类目,每个大类又分出若干二级类,二级类目下细分出三级类目,可根据需要细分出四、五级类目。能够说,Yahoo采取的是一种逐层裁减的 方式 ,以使知识的笼罩面越来越全。然而,从Yahoo分类每年都发生的明显变革和迅速增添的网络信息资源咱们可以看到,仅仅设置这14个大类是难以涵盖人类 社会 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又如搜狐(sohu)论文,将网络信息分为18个大类,网易(WWW.163.com)将网络信息分为19个大类,都有类似情况。总之,因为各种起因,当初的网站分类设置还不完善。知识覆盖不全,体系过于简单。几乎所有的中文搜查引擎的分类体系都存在着常识残缺不全、体系设计不完整的通病。
1.5 类目排列缺少逻辑性
目前,中文网站总的来讲类目排列比拟随意,外延常常有交叉重叠。简直所有的中文搜寻引擎的分类体系都存在着类目排列混乱的通病。如新浪、网易、搜狐、中华网在线等,都把“文学”与“ 艺术 ”、“电脑网络”与“迷信技巧”、“ 经济 ”与“文化”及“ 政治 ”等原本密切的大类,却人为地宰割开来。又如网易对“文学”大类之下15个二级类目的排列,逻辑性不是很强。再如新浪对”文学”大类之下30个二级类目的排列,即便是按类目的使用频率或访问量序列排列,也使人感到排列次序不法令,不易查找。
1.4 类目名称设置不够规范合理,不能全面反映类目的 内容 ,给用户查找易造成歪曲
类名有时不能确切地概括类目标内涵,有时只有象征意思。此外,由于类目的下位类范围较宽,上位类有时很难有效限定其含意,再加上网络自编分类体系个别不利用说明揭示类目内涵,容易使一些类目的含意跟范围难以判断职称论文。
设置好类目名称关键是选好类日用词。很多网络分类体系中采用一些含义含糊的语词,而且不注释,这就使用户很难断定该类目的外延。如“网易”的“另类科学”,“搜狐”的“生活情趣”等类名,如果不注解,根本就无奈明白该类的内容包括什么。
1.6 从事网络信息分类组织的人员都大多是非专业的分类职员,缺乏专业常识
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敏捷增加以及信息需要的始终加大,网站业务量也快速攀升,而建立一个精良的中文搜索引擎是一项巨大复杂的体系工程,在技术、设备、人力、财力的投入上都有比较高的恳求。因此,许多网站扩大了工作人员的招收数量和范畴,与此同时,许多网站却忽视了引进有信息处理专业知识的人才,因此造成了很多诸如以上提到的网络信息分类组织方面的问题。
面对海量网络信息,其分类系统的诸多弊端为用户充分运用网络信息、开发共享网络资源带来重大艰难。因而,构建标准公道的网络信息分类体制代写毕业论文,实现网络信息分类组织尺度化已是大势所趋。
1.2 类目划分标准不够公平
信息资源在同一品位下划分的标准不够统一,有时浮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划分标准的景象。具体来讲,统一档次类目在决定上存在的问题有:一方面,网站为了突出当今的热门和主流信息毕业论文,将一些下级类目提升到大类中,如大多数中文网站把“电脑网络”或“ 打算 机与网络技术”与“ 科学 技术”并列为大类;又如网易将“ 体育 竞技”和“少儿乐园”放在大类中。另一方面,子类的设置的标准问题,如Yahoo的“科学”这一大类下设有“电脑与信息技术”、“活动”、“ 教诲 ”、“科普”、“酷站”、“能源”、“字典”、“组织”等等的二级类目。此外,在大类的发展中常出现整体不包含局部的违反逻辑规则的气象。
从1998年开始,国内对网络信息分类组织的研究此起彼伏。其中,有良多学者表白了网络信息组织“标准化”的思维。如黄如花在 文献 1中指出要“信息描述标准化”;又如郑福根在文献2中认为网络信息组织的准则之一就是“标准化准则”;再如张林龙在文献3中指出“建立同一的网络信息分类标准成为网络信息分类组织的迫切须要”等等。此外论文代写,从近多少年的研究结果来看,要编制一部适用于网络信息分类组织的分类法已具备了必定的 实践 基本,此说法可从刘延章、余义芳在文献4中对1998年~2002年这5年间160余篇有关网络信息分类组织研究的一些成果中略见一二。下面是文献4中的部分观点:
(1)关于网络信息、网络信息用户、网络信息技能环境特点方面的研究结果极大地提高了咱们对网络信息分类检索工具的标引对象、使用对象、所处环境的意识,为编制高质量的网络信息分类法打下了意识基础。
(2)关于网络信息分类法与传统文献分类法方面的比较研究为我们鉴戒二者各自的特点、编表的理论、措施和技术供给了便利,从而为编制高质量的网络信息分类法打下了理论基础。
(3)对于传统分类法 应用 于网络信息分类组织方面的研讨诚然有助于传统分类法特别是《中图法》自身的调解跟改造,使之适应于网络信息分类组织的需要,但也为更好地编制网络信息分类法打下了方法基础。
(4)关于 古代 技术应用于网络信息分类组织方面的研究为编制高品质的网络信息分类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5)对中文网络信息分类体系的特点、问题及其改进方面的研究对编制高品德的网络信息分类法存在事实的借鉴意思。
(6)关于统一的中文网络信息分类法编制方面的研究对编制高质量的网络信息分类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从上述研究成果可能看出,我国编制一部高质量的网络信息分类法具备了一定的实际研究基础和技术实现条件,为实现网络信息分类组织标准化供应了强有力的保障。
2 海内有关学者的 研究 观点
“网络信息分类组织标准化研究与构想”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著名出处。